昌都市旅游简介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古称“康”或“客木”。唐代,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称此地为康藏地区,西藏地方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是藏民族起源及藏族悠久历史文化产生、形成的重要地区。自古就是“藏东重镇”。昌都地处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雪域之门”的盛誉。昌都位于整个康巴地区的核心位置,保留有最纯朴的康巴风情,素有“康巴腹地”之称。昌都境内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并驾齐驱,奔腾南下,形成著名的三江并流。同时,在昌都还有壮美的雪域风光,一望无际的高原牧场,众多的古刹古迹,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一切就构成了内外兼修的藏东明珠——昌都。
昌都位于东经93°40′—99°05′,北纬28°30′—32°28′之间,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的德钦县接壤,西南与林芝市毗邻,西北与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的玉树州交界。总面积为10.87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9.04%。下辖卡若区、察雅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八宿县、类乌齐县。2018年,全市总人口79万,其中藏族占总人口95%,是主体民族。此外还有汉族、回族、纳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瑶族、布依族、普米族等民族。市政府设在卡若区。
由于受南北平行峡谷及中低纬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日照长、辐射强,市区内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180〜2700小时。到昌都旅游的黄金时节是5〜10月份。
昌都是西藏的一个重要旅游口岸,它是“茶马古道”黄金旅游线从川、滇进藏后的第一站,“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区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在这里并流,境内317国道线、318国道线和349国道横跨东西,214国道线纵贯南北。并拥有藏东唯一的机场——邦达机场。这里有嘎玛嘎赤唐卡画派的非物质文化技艺;这里有精美的波罗古泽木刻;有闻名于世的仁达摩崖石刻;有日通藏医药的源远流长;有查杰玛大殿的建筑艺术;有奔放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有东坝民俗、三岩文化的神秘传奇;有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有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传奇。从茶马古道、澜沧江、古盐井等传统农商活动场所可看到人民勤劳和智慧,从藏医、民居、舞蹈等民间文化传承可看到世俗文化的斑斓多姿,从不同风格的各类建筑也可看到不同渊源的多元文化。
“传奇昌都•卓卓康巴”将为你开启梦幻之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