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林寺位于昂曲和扎曲两河间这块雄鹰落地式的岩岛上。而我之所以将强巴林寺称为澜沧江源头第一寺,是由于强巴林寺大殿的正大门面向扎曲、昂曲两河汇合处,也就是澜沧江发源地。强巴林寺是康区建寺最早、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1373年宗喀巴大师从中原入藏途经昌都时曾预言这里能建寺弘教。后来他的弟子麦绛森·喜绕桑布最终于1437年在此定址建寺。强巴林寺从1437年开始修建至1444年建成,历时8年。因当时建寺时一名信徒给寺庙捐赠了一尊强巴佛像,喜绕桑布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预兆,所以把这座寺庙起名为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是一座具有爱国爱教传统的格鲁派寺庙,历史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极为密切。公元1719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八年,第六世帕巴拉被册封为呼图克图,清朝开国之后,朝廷对昌都市的不少大活佛给予封号并赐印,昌都强巴林寺的帕巴拉,察雅切仓罗登西饶、类乌齐帕曲、八宿达刹济咙等四大活佛被称之为“康区四大呼图克图”。此后历世帕巴拉多数被封为呼图克图,寺内至今保存有康熙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呼图克图这个称号是清朝授予蒙、藏地区藏传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呼图克”为蒙语的音译,意思就是“寿”,“图”的意思就是“有”,合在一起就是“有寿之人”,也就是长生不老的意思。凡是被册封“呼图克图”的活佛,他的名册都记载在理藩院档案中,在其转世时,须经清廷代表(钦差)主持金瓶掣签仪式而加以承认,这一职衔现已不存在。西藏地区这类活佛地位低于达赖和班禅,在旧西藏是可以出任摄政这个职务,摄政职务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公元1788年廓尔喀军侵扰后藏,清中央政府随即派军队500人赴藏协同西藏军民反击侵略者,七世帕巴拉积极为清军提供支援,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褒奖。在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55寿辰之时,七世帕巴拉还特为乾隆皇帝在强巴林寺内新建殿堂,祈求乾隆皇帝延年益寿,并且专门派人赴京向皇上进贡、并请皇帝为该殿堂赐名。乾隆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91年,因帕巴拉对清军往返支援有功,乾隆皇帝将六世帕巴拉时期赐予的铜印更换为银印,七世帕巴拉为乾隆皇帝修建的新殿堂被赐名“祝厘寺”。祝厘的意思是祈求福佑、祝福之意。
1962年,强巴林寺被首批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2011年至2017年连续荣获自治区级、市级和谐模范寺庙称号。
主要由强巴佛殿(弥勒殿)、嘎登德庆颇章(帕巴拉寝宫)、措钦大殿、辩经院、护法殿、度母殿、坛城殿,九大扎仓及八大吉祥塔等建筑组成。
强巴林寺分别有帕巴拉、谢瓦拉、甲热、贡多这四大活佛世系。现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郎杰,正是帕巴拉活佛世系的第十一世转世活佛。历世帕巴拉活佛都是极具声望的地方政教首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