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昌都旅游攻略 / 景点介绍

丁青孜珠寺

来源:昌都市旅发局
发布时间:2020-05-16
【字体:
【打印文本】

丁青孜珠寺

西藏最大的苯教寺庙——孜珠寺,位于丁青县觉恩乡境内海拔4800多米的孜珠山上,距县城约37公里,车程约1小时。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古称“琼布”。全县总面为12955平方公里,人口约9.3万人。县境地处藏东山地峡谷三江流域的怒江上游地段,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17国道穿境而过,是昌都的西大门户。丁青享有热巴艺术之源、冬虫夏草之乡、象牙玉石之都,象雄文化之藏的美誉。

车子沿317国道行驶,山体开始呈现出成片的橙红、棕红、殷红等红色素……红土地,就这样孕育出高原上少有的丹霞美景。红色的土壤上飘浮着一片一片黄灿灿的青稞,在阳光映照下格外夺目,放眼望去,深蓝天幕下的沟壑红得无比灿烂。那一抹红,如同藏族美女“高原红”的脸颊。

从县城出发往东约40分钟的行程便来到孜珠山脚下。沿着盘旋崎岖的山路驱车而上,这里的景色大气磅礴,每走一步都能被吸引。雪山在四周环持,雄鹰在山巅盘旋,经幡在风中飞舞,它们都在共同守卫着这片苯教圣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洞叠叠。就连迎面走来的喇嘛们都是一道靓丽风景。一件件红色僧袍醒目而热烈,喇嘛们脸上无一例外被晒成了高原红,和僧袍的颜色相互辉映着。

孜珠山,“孜珠”藏语的意思就是“六座山峰”,孜珠山即一山六峰,名字也就是由此得来。

它是苯教著名的四大神山之一,对苯教的发展和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它在藏区的宗教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到处都是修行者留下的手印、脚印以及岩壁上修行洞里自显的佛像、坛城、真言等。

这里除了在宗教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外,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特殊。这里养育了很多的高原精灵,有牦牛、羊、岩羊、黄羊、雪猪等食草类动物;也有秃鹫、红嘴山鸦、岩雕等飞禽;还有雪豹、狼、狐狸等食肉动物。这里的草原一旦遭毁破坏是很难恢复的,因此请大家在参观的时候注意保护环境,谢谢大家!

孜珠山最初被称为水晶山,山中的主要成分是优质的钟乳石和水晶,其中所含的珍贵药材“石中黄”药用价值极高。藏医相传孜珠山这里是药材最齐全。在这里可以采集的药材有:钟乳石、石中黄、冬虫夏草、高山龙胆等几十味药材。所以孜珠山也是一座利于众生的药材宝库。

再往前走看到孜珠山的六座山峰,六座山峰就象一面巨大的墙,拔地而起、既高又陡。而又并非一体,六座并排的山峰从右至左分别为:如意珍宝峰、无垢水晶峰、见平等性峰、达愿喜乐峰、不变雍仲峰、第六硕大顶戴峰。其中四个山头分别像藏族传说中飞龙、狮子、大象、大鹏鸟的形状。六座山峰若是看作三个便是一座像飞龙、一座像狮子、一座像琼鹏鸟。在六座山峰上还能看到很多的山洞,这些山洞有很多是高僧大德的修行洞。高僧怀着净修的目的来到山高地洁的天然岩洞,全身心专注修行以达解脱。在藏区有很多的修行场所,其中孜珠山最为突出。有108个修行洞和通透山洞。其中最出名的有:穆秋丹珠修行洞、达拉美巴修行洞、东炯图钦修行洞、占巴南喀修行洞、俄丹巴玛修行洞、才旺仁真修行洞、白玛通卓修行洞、罗丹念布修行洞、迷希修行洞、桑杰林巴修行洞等。

在山峰下面有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就是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寺庙依山悬空而建,建筑风格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大家不要着急拍照,前面有一个观景台,可以在最好的角度去拍照。先听我介绍一下孜珠寺历史

相传苯教的祖师辛饶弥沃曾来孜珠山传法时曾预言:孜珠山将对苯教佛法的弘扬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出现许多利于众生的大成就者。到公元前十世纪,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在吐蕃各地修建三十七处苯教道场,孜珠寺就是其中之一。孜珠寺之前的辉煌到公元八世纪,第三十代藏王赤松德赞灭苯时期就暂时寂下来。

到公元十四世纪,苯教大师罗丹念布大师在孜珠寺开坛讲修、弘法利生,复兴了孜珠寺。他还恢复了丁青其他许多苯教寺院。在孜珠寺里还保存着罗丹念布大师神奇地把一块顽石攥成像,手握的形状即是一块法身舍利。

到公元十七世纪,圣僧桑吉林巴大师主持孜珠寺,而得到空前的发展。他传法利生的事迹丰富神奇,一尊十一面观音像曾开口对大师说愿随他前往孜珠山,那尊观音像即孜珠寺的珍宝“圣者我去自语像”。同罗丹念布活佛一样,桑吉林巴大师也留下一块“握石”法身舍利,还有晶莹如玉的灵骨和自显八字真言中的“啊”字头骨都是神圣之物。

1926年,桑阿林巴大师被迎请到孜珠寺,他在孜珠山上挖掘到了很多重要的伏藏。而且根据自己在禅定时看到的六道景象,创造了神舞“天堂与地狱”,向众生展示因果报应此后孜珠寺每逢藏历鸡年,都会在藏历五月召开盛会,向朝圣信众展现这个为时数日的大型神舞。后来文革时候孜珠寺遭受了很严重的破坏,1982年,格旺南杰活佛和仁钦江参活佛开始主持修复在“文革”中被拆毁的孜珠寺,很多寺藏圣物在劫难中被虔诚信众冒险保护下来,又逐渐返回了寺庙。寺庙建筑也初步得到恢复,大批传统的宗教仪轨,尤其是永断恶趣神舞法会得到了恢复。

1993年,丁真俄色仁波切继任四十三世孜珠活佛。他延续前世的努力,恢复了扎仓、辩论和禅修三所学校,修通了上山的盘山路,逐年改善寺院修法与生活的条件。孜珠寺主寺现有僧众200多人。

孜珠寺就是西藏最古老的苯教。苯教是佛教传入之前藏区盛行的一种古老原始宗教。苯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苯教是以万物有灵论的思想为基础、多神自然崇拜的原始巫教,有民间宗教职业者,举行各种祭祀仪式,这时苯教被称为“朵本”,也就是土著苯教。后来从象雄地区向全藏传播一种苯教,它是由辛饶弥沃所创立,具有系统的宗教理论,也有一定的宗教组织和道场制度,这个时期的苯教已开始走向成熟的苯教,称为“恰本”,即外来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佛教与原有苯教发生了激烈冲突,随后相互逐渐吸收和融合,最终形成了理论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苯教,称其为“吉本”,即本土化的苯教。

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盛事。每逢鸡年,数以万计的朝圣者不辞辛苦聚集在这海拔4800米的雪域圣寺,祈福忏罪、场面非常宏大。而最引人入胜的,就是法会期间上演的神舞剧“永断恶趣”,神舞“永断恶趣”以“阎罗十判”为主轴,展示了善恶因果报应的规律。孜珠寺的“极乐与地狱”神舞与藏地其它寺院的神舞比较起来是与众不同,它十二年才跳一次,每一次都加持所有众生得到当世的觉醒和心灵的重生。

孜珠寺分为:内明学院——主要是学习宗教的内容;喇荣——历代活佛居住的地方;扎仓学院——学习辩经的地方;无垢大殿——主殿;禅修学院——修行的地方。孜珠寺地处高山之巅,空气清新、环境洁净、幽静怡人,有各种自然形成的吉祥妙相,所以寺址才选定这里。寺庙背后的六座山峰象征度化所有六道众生,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走向解脱之路。六度就是六个解脱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也就是对众生的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见对症下药。

以寺庙为中心在寺庙外围有三条转经道,是信徒日常朝圣的线路。朝圣的方向不同于佛教,我们是走的逆时针方向。我们现在就去最小的一圈转经道,体会一下宗教氛围和百姓的生活状态。在我的左边有块石头,传说碰触该石,便能治疗关节疼痛;途中可以看到穆邦萨东和达威里威的脚印;现在转经轮后方的岩山下有俄丹巴玛的脚印;再往前,路的下方有天然形成的普贤如来集像,旁边的小山洞里经常能捡到碎水晶,这些水晶代表的就是普贤精华;在同一侧是孜珠喇嘛雍仲用神力降石镇压僵尸的石头;继续前行就到念珠受加持连环洞,路下方是北方吉祥鸟,路中央有喇嘛雍仲的脚印,左边岩石上是密宗如来其美祖普的脚印和自然显现的苯教八字真言中代表空性的“啊”字、慈悲的嘛字、智悲双运的万字符号;此后上坡九弯称为消业九弯,并有自然形成的普巴金刚像,右方是天然穿石,伸手穿入该石环能触及自己耳朵者,意喻能报父母恩,能净化自己的罪障;穿石旁是捡财洞,把手伸入洞里发愿,可如愿以偿;还摆放着一些刻着九个台级的小木棍,是为亡灵指路,引导亡灵走出中阴,超脱轮回九地,进入极乐世界;在消业九弯的尽头是占巴南喀三父子法座,法座上有大师的脚印及才旺仁真手持的雍仲等;背后的山崖上是斯巴嘉姆红骡坐骑的脚印和六道净化如来像,旁边是自然显现的孜珠山狮面空行像;走过垭口右方是禅修学院,里面有穆秋丹珠修行洞和天然佛像。传说,有一个猎人偷了别人的牦牛,来到一块石头边煮肉吃。穆秋丹珠从石头里显现,对他说:“偷盗可耻,杀生开启地狱之门。”猎人听后一慌,手上的斧头砸到石头上,于是头像缺了一半,但这座石像依然矗立;占巴南喀修行洞下方是俄丹巴玛空行母修行洞;之后往回走,返回到禅修学院前的转山小路,在山顶上,可以看到一个跪着听法的人形,代表孜珠山的佛法传承与加持从未间断。

再往前便是天葬台。在苯教的经典里提到在这里天葬可不坠入三恶道。这座天葬台也是附近一带最为出名的天葬台,在西藏有很多种丧葬方式,但是最普遍的依然是天葬,天葬的起源可能是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典故,老百姓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对大自然的最后一次布施,来与自然回归于自然。

走完了转经道,现在就开始参观孜珠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大殿首层高七米,梁柱上装饰着各种古老象雄风格的图案,均以天然颜料手工绘制。墙上挂着孜珠山一年四季全部法会的本尊唐卡。大殿中心十二根朱砂大柱从一层直通三层,雄伟挺拔、黄金沥粉装饰,古老柱幢为清朝皇帝供养给寺庙。巨大棋盘顶彩绘坛城分别为:玛居坛城、却巴坛城、尊胜佛坛城、虎衣明王坛城、大慈母坛城等孜珠寺常用的仪轨。大殿右侧为高达12米的辛饶如来像,全身鎏金、镶嵌各种奇珍异宝。如来像严格如法装藏,里面装有《甘珠尔》十六套、《丹珠尔》八套、八十成就者和历代上师留下的各种加持物,以及不同成就者留下的稀有108种甘露及加持物。佛像的背光上画有佛陀的八大弟子。左右和上方飞天环绕,手持宝伞盖与甘露水,在云中若隐若现,给每一位虔诚朝拜的信徒洒下佛的甘露。辛饶像的左右为藏经阁,收藏有多套大藏经。

在大殿的左侧为十二米高的大慈母像,同样法相庄严、珠光宝气、天女围绕。背景绘有救八难度母,解救怨敌之难、诅咒之难、种族无后之难、龙族之难、外道之难、晦气之难、寿命之难、星曜之难。

大殿北侧供奉着孜珠山最具代表性的五位大师像,他们都对苯教佛法做出极大贡献,分别是:距今二百余年的旺巴达拉大师;距今三百余年的桑杰林巴大师;距今六百余年的罗丹念布大师;距今三千多年的占巴南喀大师和穆邦萨东大师。

辛饶佛祖曾预言:当后世无量光佛像、左旋白法螺与具格的贤者在孜珠山汇聚,即是我的身语意三宝具足,孜珠山佛法的火种将大放光芒,照亮世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7b2d5e39ba62478083746cbcecc542ab/images/b57c5c30677f46c39273c60d82e04fa1.JPG